散水和勒脚是建筑领域中与排水和防渗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,具体定义和作用如下:
一、散水
定义 散水是建筑物外墙勒脚处(室外地坪)设置的倾斜坡面,用于引导雨水远离墙基,防止雨水渗透到地基,从而保护建筑结构。
作用
- 排水功能: 通过倾斜坡面加速雨水流向排水口或明沟,避免积水对墙基的冲刷和侵蚀。 - 结构保护
设计要求 - 宽度:
通常为600-1000mm,具体根据土壤性质、气候条件、建筑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。
- 坡度:一般控制在3%-5%,确保雨水能迅速流向排水区域。
- 伸缩缝隙:设置20-30mm间距的柔性连接,适应地基微小沉降。
二、勒脚
定义 勒脚是建筑物外墙与室外地面交接处的加厚部分,通常高于室外地坪,用于防止雨水反溅到墙面,同时保护墙基。
作用
- 防雨功能: 阻挡地面水和屋檐滴水对墙面的侵蚀,保持室内干燥。 - 美观作用
设计要求 - 高度:
不低于700mm,具体根据建筑高度和防水需求确定。
- 材料:常用砖石、混凝土或防水卷材施工,与散水形成垂直交接。
三、关系与区别
关系:散水与勒脚共同构成建筑外墙的防水体系,勒脚防止雨水渗入,散水将渗入的雨水快速排出。
区别:勒脚是垂直于地面的加厚结构,散水是倾斜的排水坡面。
四、补充说明
在施工中,若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(如平屋顶),散水宽度需增加200-300mm以覆盖檐口挑出长度。对于特殊气候区域(如多雨地区),可适当扩大散水坡度或增加排水沟的疏水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