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肝胆相照,斯为腹心之友”是一句流传千古的成语,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:
一、核心含义
坦诚相待:
以真心相见,毫无隐瞒,彼此坦率交流思想和感受。
深厚情谊:
形容朋友间如同肝胆般相互依存、忠诚可靠,可共同经历风雨,患难与共。
二、出处与背景
典籍来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原文为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”,是韩信对刘邦的忠诚表白。宋代文天祥在《与陈察院文龙书》中亦用“所恃知己肝胆相照”表达对友情的珍视。
文化内涵
“肝胆”比喻真诚的心,象征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奉献。成语通过人体器官的比喻,强调朋友间应具备的忠诚与默契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 披肝沥胆、心心相印、推心置腹。 反义词
四、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,肝胆相照的友谊依然被高度珍视。真正的朋友在困难时刻会伸出援手,在顺境中也能保持谦逊与支持,这种纯粹的情感联结是物质关系无法替代的。
综上,该成语不仅是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,也是中华文化中“信义”价值观的集中体现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