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概括如下:
核心事件
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期间,因参军马谡违反军令导致街亭失守,最终被迫斩杀马谡以示军纪严明。
关键细节
街亭失守
马谡率军驻守街亭(今甘肃秦安县东北),未遵诸葛亮“依山傍水”的部署要求,执意将营寨扎于山上。魏将张合切断其水源和粮道,蜀军溃败,街亭失守。此战使蜀汉失去北伐最佳时机。
马谡的结局
马谡被捕后,因拒绝自缚请罪并逃跑,最终在狱中病逝。诸葛亮虽深感痛惜,但为安抚朝野、维持军纪,仍决定斩杀他,并将其子收为义子。
诸葛亮的考量
诸葛亮此举旨在表明“将个人生死置国家利益于度”的原则,同时向天下传递“赏罚分明”的统治理念。这一事件成为《三国演义》中忠诚与法治的典型象征。
历史争议
部分史料记载马谡未死,而是逃跑后被处决,但《三国演义》及多数权威版本均以“挥泪斩马谡”为流传版本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