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保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概念,其提出和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一、早期思想萌芽(远早于1972年)
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
春秋时期,齐国管仲提出“修明法度,以制盗跖”,主张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然资源。战国时期,荀子将环保治国提升到政治层面。夏朝大禹颁布“春季山禁、夏季休渔”的禁令,秦国田律中也有禁止焚烧草木的条款。
西方早期环保实践
1907年,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·卡逊(Rachel Carson)出版《寂静的春天》,首次系统论述农药污染问题,引发全球关注。
二、现代环保概念的确立(1972年为核心节点)
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
1972年6月5日至16日,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人类环境会议,通过了《人类环境宣言》,明确提出了“人类环境”概念,标志着环保成为全球性议题。
中国环保政策的起步
中国于197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,1979年颁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(试行)》,1989年正式实施。1982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保确立为基本国策。
三、全球化与体系化(1990年代至今)
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
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(地球峰会),通过了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公约》和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,推动全球环保治理体系化。
生态文明建设
党的十八大后,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,2015年发布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,强调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
总结
环保概念的提出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,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环保思想,但作为现代科学概念,其系统化提出始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。此后,通过全球治理和各国政策实践,环保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。